“我与医院共成长”主题征文优秀作品(二等奖)

时间:2020-08-05来源:点击:

我 与 医 院 共 成 长

内科党支部: 陈岩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和挚爱的兰州市中医医院已经共同走过了10年光景。10年来,我以青春梦想为笔,以勤奋实干为墨,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2010年5月26日,我怀着长久的敬仰于憧憬,万分欣喜的迈进了您的院门,来到了当时的综合科,开启了追寻理想、实现价值的征程。那时,我青涩有余,科室也是雏鹰初飞,由糖尿病科和儿科共用一个护理部,并配备一些基本的医疗设备,工作环境虽然很老旧,但并不影响她的整洁、舒适。

  历经厚积,终将待发,2012年,医院发展取得重大突破,进行了二甲医院的评定,全中医医院的每一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着,我也获得了更多学习新理论、掌握新技术的机会,护理素质能力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更加热爱医院,把医院当做自己的家一样。

  身为一名儿科的护士,我勤恳耕耘,只盼能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生命,实现价值。可以说“护理无小事,事事关性命”,哪怕工作中的一个小疏忽,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精湛的护理素养不是三年五载就能练成的,而是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坚持不懈、积累沉淀,方能获得。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值夜班,有个小孩小手小脚本来就胖,根本看不清血管,再加上怀疑肠梗阻禁食水1天了,血管也没有弹性,增加了穿刺难度,我还没有开始扎针呢,姥姥姥爷就给我“敲警钟”了。“我们孩子血管不好,你要扎不上,就找别人来扎,别在我们孩子身上练手”。当时的我,胆子本来就小,被他这么一说,越发紧张了,心想这要扎不上,姥姥姥爷还不把我吃了。最终还是因为没有一针见血而挨骂。那天,我心里好委屈,明明我很想一针就扎上的,家长非要说我在练手,明明我也不想让孩子这么痛苦,家长非说不是你家孩子你不心疼;从那时我发现,技术水平固然重要,沟通也很重要。

  2014年,我结婚了,2015年也有了自己的宝宝,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积累经验,我也有了自己扎针的小技巧, 胆大心细是儿科护士的必要技能,在无数次的挨骂中,也练就了自己过硬的心理素质。不会因为家属的一句话就吓到我,更不会让家属牵着鼻子走,因为我是护理者,我专业,怎么护理我说了算!

  凭着对护理事业虔诚的心和点点滴滴的努力,我在护士岗位上工作了8年,在2018年我们医院不管是在医疗环境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同年7月担任儿科护士长,在护士里,我也算是一个老护士了,但在护士长的队伍里,我还是个新人,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伴随医院一起奋斗的日子里,我学到了,成长了,也收获了,我为它取得得成绩而自豪,10年里,医院分担了我的成功与喜悦,更包容了我的懵懂和无知,多少年少的轻狂已不再,医院用他宽广的心胸接纳了我,医院给我的发展构筑了匡光的舞台,医院的未来之路也是我的未来之路,随着我院的壮大,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我在医院臂膀下成长

外科党支部:吴瑞梅

  2018年1月2日,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投向了他的怀抱——我心目中渴望的兰州市中医医院。刚进医院大门,就看到横栏上刻着醒目的“厚德、精诚、笃行、仁和、”已有年代感的字体,仿佛在向我诉说着这是几代人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前辈们努力奋斗的身影,我好像听到了前辈们的谆谆教诲,简单的八个字好像在诉说着这座文明医院数载的发展历程。那一刻,我默默的告诉我自己,这座未知的“城”将是我今后的家,而他响亮的名字将是我职业生涯中唯一的靠山,就这样,我顺利的在兰州市中医医院的臂膀中成长起来。

  首先是新入职人员培训,不是简简单单的开个会而已,在这里制定了严格的培新、考核计划,将工作中常用技能、急救技能逐一培训,为我们培训的都是年资较高,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同仁,她们严谨、耐心,言辞间不乏对我们的关爱,那时初来乍到的恐惧感在短短几日与她们的相处中便化为了欣然与坦诚。我视她们为师长,从她们身上尽可能多的汲取我所未知。紧接着我顺利进入肛肠科,开始护理工作,在这里医护人员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白衣天使的赞歌,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职责。术后患者肛切口疼痛,护士们整夜陪他们,及时评估,及时给与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痛苦。到饭点了,护士们在自己吃饭前先问问患者怎么吃,吃什么,对吃饭有困难的患者带上可口饭菜。来了年老体弱无人陪伴,粪便嵌顿的老人,医生二话不说帮助患者扣出嵌顿的粪石,护士帮助灌肠,行动不便,腿脚不灵活,没关系,护士扶着老人去卫生间,脱裤子、擦屁股、整理衣物,从没有人喊过脏,喊过累,大便问题解决后又担心一人回家不安全,护士长亲自送他到车上。夏天热了,护士长早早备上蚊香、驱虫香囊,冬天冷了,护士长早早申请加厚门帘,备下热水袋。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能想到的、想不到的,方便做的,不方便做的,肛肠科的医护人员们总能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并且做的那么自然,没有一丝抱怨。正是他们身上默默奉献精神,让我开始崇拜那身着一袭白衣的天使们。如今兰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已成为兰州市市级中医特色专科,成立了尹氏肛肠传承工作室,有好多外地的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而我也为自己能身在其中而感到骄傲,感谢兰州市中医医院造就了团结奋进的肛肠科,也造就了如今这样能够勇往直前的我。

  2020年春节来临之际,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湖北成了重灾区,我科室医护人员都主动写下请战书,都愿意前往最危险的地方奋战。我很幸运作为甘肃省援助湖北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前往武汉沌口房舱医院进行救治工作。兰州市中医医院成为了我最强大的后盾,物资紧缺,但再怎样紧缺先满足前线的我们,家人不放心,医院多次派工作人员慰问,这让我每每想起都觉得心里暖暖的。在沌口房舱医院工作期间,因我传承了医院严谨、谨慎的工作态度,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有扎实的业务能力,所以工作期间游刃有余,获得了患者、医疗队队员的一致好评,那一刻我自豪的说道我是兰州市中医医院的护士,欢迎你们来了解兰州市中医医院。

  感恩兰州市中医医院造就了今天的我,在将来的工作中更要勇于接受挑战,更要进步,更要跟上医院的步伐,认真研读医条改目,积极改善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早就兰州市中医医院美好未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医院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员工从我做起,发挥自身价值,就如同我来到我来到这个医院从新入职培训的第一天到如今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才能为医院创造属于自身的价值。医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这个大家庭的见证人。事事严于律己,处处想着他人。用满腔的热情,睿智的思维,勤劳的双手,共同营造兰州市中医医院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与医院共成长

机关第二党支部 :龚建军

我与医院同行,

风雨同舟、荣辱与共。

二十六年的历程,岁月章回,

从懵懂的少年到不惑的中年,

黄金般的岁月已在忙碌、琐碎的工作中悄然滑过。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六十二年沧桑巨变,风雨兼程。

医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由最初的铁路医院,到移交政府管理,改制为中医医院,

一路走来,

有过辉煌,也有过一度的停滞不前,

但心中的追求和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止,

才迎来了今天高质量的发展。

近年来,

医院班子,坚定中医药发展方向,

团结共事,锐意进取,

大力进行环境改造,

积极培育医院文化,

努力加强专科建设,

着力提升医院外在形象,价值认同,学科水平,

致力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银质针、冲击波、定点注射、董氏针灸、精准脉诊

特色鲜明,疗效确切

中医适宜技术,普遍应用,

大医精诚,简便验廉,

先后,

成立了

治未病中心

石学敏针灸医院

引入了

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技术

创建了

兰州市中医药重点专科2个

兰州市中医药特色专科4个

甘肃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科室2个

荣获了

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

 “一站两基地三医院”品牌效应明显

医院发展进入新时期。

2020,庚子新春,

新冠病毒,悄然侵袭荆楚大地,

来势汹汹,肆虐蔓延,

人们期盼驱散心头的阴霾,

中央总部署,全国一盘棋,

白衣执甲,为爱逆行,

对于未知的危险,你们置身度外,

抗击疫情,我们协力同心,

用最无畏的守护筑起了最坚固的墙,

冬寒退去,

珞珈山下,樱花绽放,

最美中医人,凯旋归来。

在我心中,医院是一棵生机蓬勃的大树,

我和医院根叶相伴,为之呼吸,为之耕耘。

医院兴旺,我的责任,

有了医院的发展,才有我们自身的发展。

很荣幸,医院62年的风雨历程中我能相伴五分之二,

很愿意,永远相伴左右,

用满腔热情,百倍努力,

一起去见证医院辉煌的明天!

                                                                                                                                                                                                                                                                                                                                      

梧 桐 树 下

           机关第一党支部 :刘晓冬

  一九八六年,我二十二岁,磕头作揖地从铁路沿线把人事关系弄到了这家医院,为的是离家近。弹指间三十四年了。

  几十年过去了,这座不大的院子已变化的与从前大不相同,人员走马灯般的更迭,平房换成了楼房。只有院子里的梧桐春天缀花、秋天落叶、夏天遮云蔽日,从不足碗口粗,长到了今天已是一个人不能怀抱的参天大树了,也早已褪去青涩露出了沧桑,粗大的树干顶着繁茂的树冠,有如一位垂首沉思的伟岸老者在院子里矗立着。医院里的故事也大都在这些梧桐树下发生着......

  三十四年里,这医院和我被六位院长管过,有男有女,秉性各异,工作的着重点也不太一样。有调门儿高的,也有低的。有干的时间长的,也有干的时间短的。有运气好的,也有运气差的。有成绩大的,也有建树一般的。当然,每一任院长临走时,都不可避免的被组织上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毕竟,党培养过。但群众的褒贬程度却各不相同。

  这医院归铁路管的时候,一样也是有悲有喜。已经很遥远了,不提了。

  从铁路剥离出来以后,不可避免的有过一段儿时间的波澜。起初,可能是政府公务繁忙腾不出手来,这医院就不大有人管,既没人来指点,也没人给钱。老人儿一拨拨地退(休)了,有能耐或有关系的走了,渐渐地技术力量的梯队就青黄不接了,房屋设备慢慢地也都老旧了。头几年,基本靠铁路局给的过度经费生存,有如出嫁了的闺女,吃穿用度还靠的是娘家给的嫁妆。

  三年后的二零零八年,政府腾出手了,给职工确定了事业单位身份。紧接着就说要就地改扩建,折腾了两三年,不知怎么的,没弄成。又说要异地整体搬迁,把那个阶段领导们的心思都按在了搬迁上,到处找地方。据说找到一个否定一个,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建。一直忙活到二零一七年终于确定了,在安宁区给了块地,还敲锣打鼓的搞了个开工仪式。没成想,政府又改主意了,新址改在了盐池村。

  ......现在倒是快盖起来了,但愿前景会好。

  有道是一天不想消停,您就请客。一年不想消停,您就盖房。就算是个小家庭合计着要另起炉灶搬家走人,还指不定会添出多少的惶乱与无绪,何况这是一家几百职工的医院。一说要搬迁,职工的心里也就长了草,变得啥心思都没了,恨不得脸也不洗,地也不扫,缺乏了上进的念头。上边儿可能也是觉得这医院迟早要搬,就更少了资金的投入。一晃就过了十几年,不用说,从里到外肯定是一幅破败、没落的样子了。

  其实,大家心里也明白:真正搬家的日子还不定是哪一天呢,就这么干干的等着,个人收入也上不去呀。于是就在等待里抱怨,又在抱怨里等待。说实话,这怨不得职工,哪家医院怎么干,也没见过是职工说了算的。

  一七年底,现在的这个院长来了。说来也巧,刚来没几天正赶上政府把医院搬迁地点改在了盐池村。这一改,医院职工就不干了,忧虑去了那荒郊野外,医院和自己都没了前途,焦虑了将来上班远,不方便。还有更可气的是,有不少“有远见”的职工看到前边儿那块地已鸣锣开工、板上钉钉了,就花了不少的钱,在那附近买了新房,梦想着将来要享受下楼就能进单位上班的得意。这一改,悲催了,梦想破灭了......

  各种不满凑一起,就闹腾着要上访,恨不得招来“焦点访谈”。

  要知道,医院是政府办的,人家说了算,政府觉着放哪儿合适那就放哪儿合适。估计这事儿也够不上“焦点”,也懒得有人跟你“访谈”。简单说吧,就盐池村了,爱去不去。

不过,政府毕竟归党管,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呀,不管怎么说吧,职工的意见还是让院长代表了大伙儿提了。其实,新院长也挺闹心:我这是招谁惹谁了?弄了个院长干,椅子还没坐热呢,就把“领土”给弄丢了,职工们还不得说我“无能”?甚至说我是.....。

  于是,新院长就在市长召开的会上,小心翼翼地把大伙儿的忧虑、以及有人在“老地方”把新房子都买了的事说了。还说,这一改,多让人担忧和失望呀,这一失望,心思都不稳定了。再者说,盐池村那儿也没多少人呀,职工忧心将来给谁去看病?怎么为人民服务呀?把等等的话都说了。当然还要说:确实是职工要去上访的,我们班子做了大量的工作,暂时都给拦下了,稳定压倒一切。这表的是觉悟。

  我是瞎猜,可能政府也觉得这事儿干得不太漂亮,转念一想,就给这医院下拨了三千多万块钱。一是弥补一下对这家医院多年投资的亏欠,也为安抚一下职工的情绪。最要紧的是让这帮人别再又生出另一个梦想来:还总惦记着“焦点访谈”。

  有钱了,怎么花是个问题,新院长有主意:装修、买设备。目的是:让职工有个归属感,让病人有个认同感。都什么年代了?省会城市的二甲医院破烂的还不如乡下的卫生院,在这儿待一天就要好好生活一天,没理由就这么破破烂烂的等搬迁。新院长如是说。这话儿,在理。于是,集思广益,召集班子、中层、职工一块儿琢磨、设计、开干.....

  还别说,这么一收拾还真不错,院子里种满了花草,门诊、住院部装修一新,还配置了新家具,窗明几净的。院长越弄越来劲,索性就把所有楼的外墙都收拾了,里外三新,看起来的确挺漂亮。

  在漂亮的环境工作总还是让人挺开心的,职工们看到新装的房屋和满院子的花草,也喜欢得不得了。突然就明白过来了,对呀,管他在这儿还要待多久呢?上班有个好环境该是多好的事呀,老说搬迁搬迁,说了多少年了,这不还是没搬吗?凭啥让我们在这破破烂烂的地方一直等着?可见,引领是多重要。病人也对医院有了认同感,来就医的人也陆续的多了。可见,“以貌取人”也不单是人和人之间才可以发生的。

  医院漂亮了还没算完,还需要有发展规划。这回领导们是真上了心,首先抓服务,先从护士小姐姐身上下手:要“待病人如亲人”。于是病房里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甜甜的呼唤不绝于耳,病人被喊得舒服了就到处说:这个医院变了,可温馨啦,服务是最好的.....。传着传着就有较多的人来住院了,被医生护士尊重着,心甘情愿的刷卡、花钱、治病。

  光喊爷爷奶奶还不行,以数量质量做保证从而增加业务收入才是关键。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虽然天天要公开喊医院是公益事业,可没病人,不挣钱,全院好几百人吃啥?院领导就把主任们叫到办公室,在原收入基础上定任务,一年必须完成多少钱,超额了就奖,完不成...就....。真真假假地威胁着,主任们心里也都明白,为医院能增加收入是好事。

  接着就是业务创新。创新这事儿,既要敢想还要敢做,于是派人天南地北的去联络。先是搞了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头衔夠亮,办医院,“名气”很要紧,走的是“巧借东风”的路子;紧接着又和开封的一家治糖尿病的医院联合,治糖尿病的并发症,走的是“人无我有”的路子;前不久,又弄了一个“石学敏针灸医院”,害怕腿脚不便的病人上不了楼就不愿意来了,特意在楼外边还挂了部电梯,走的是“人有我优”的路子;上个月又搞了一个“脉管病诊疗中心”。为这,挖空心思的找地方,花大价钱盖了好几百平方米的房子,还挺好看的,房顶上亮着霓虹灯,有模有样儿的。......

  还别说,干了,就有成就,这么一折腾,病人量还真的就上来了,医院眼见得就比以前红火了好多。一大早,门诊大厅就熙熙攘攘地排起了挂号的长队,凸显了人气的旺;古色古香的“名医堂”里坐满了挂了号儿的病人,耐心等候着颇具古韵的“王神医”“马神医”们给望、闻、问、切;四楼搞了个“治未病科”,选了个本分、能干的主任,还添了一台号称“中医CT”的经络检测仪;”六楼的“银质针”忙得不亦乐乎,病人身上扎着一大片一大片的银针,把人弄得像“草船借箭”似的,扎法透着神秘和神奇,有不少的病人都说:管用。

  针灸医院营造出的气氛很是招人,满科室弥散着中医文化,艾灸的烟雾里穿梭着忙碌的医生和护士。已经开始收病人了,数量也不少。要知道,针灸科室成本相对低,收入里边含金量高......

  肛肠科也热闹着跟进,早前跟一帮河南人合作过,归齐没弄成。总结了经验,现在是跟肛肠名医尹伯约联手,这回弄成了,还老做手术,病人越来越多,院子里常能见到叉着腿、呲牙裂嘴练康复的肛肠病人。老牌子肺脾胃病科一直不示弱,口碑好,收入也高,主任很敬业,院长查房时也总爱在那个科多待会儿,以示重视。

  ...... 总之,确有起色。

  也有不太如意的科室,但也都积极努力着,今天开展个这项目,明天开展个那项目,跃跃欲试的。可能是效果慢,到现在还没太看出来,院长就耐着性子由他(她)们折腾,想着干总比不干强,期待着会有个奇迹.....

  不觉间,医院的月奖金比以前多了,每回政府百分之七十发的这奖那奖的也能增补一些了,职工的收入比以前有了进步。应了那句话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论怎么着,还得干。

  去年的夏天,也是在梧桐树枝繁叶茂的时候,市委给医院配齐了班子,派来了一位党委书记。这样一来,院长卸下了“一肩挑儿”的担子,省了一摊子事儿。有了健全的组织保障,还省了万一掌握不好火候再惹了麻烦的顾虑,专心抓行政。新书记是医疗业务出身,在其他医院当过医务科长、副院长,熟悉医院的工作性质。来以后就进了角色,围绕着医院的中心工作,抓从严治党,抓支部堡垒,抓廉政,抓工会,抓共青团......,跟院长、副院长们拧成一股绳子,要一起把这医院往更好里带。

  绝大多数的职工都为院党委、院班子点赞着成就,也都乐意有人引领着把医院建设好,能快乐的活在当下,也都愿意能为自己过上“有尊严”的好日子努力的工作。于是撸起袖子白纸黑字的都写了:“医院兴旺,我的责任!”,有如发誓一般......

  在这医院工作的久了,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院子里最瞩目的还要属那一棵一棵参天的梧桐,从我来的那天就看见了它们,无论朝夕寒暑,都在那里默默地站着,阅尽了这院子里人与事的过往,记忆着这家医院的浮沉变迁。我信,岁月会赋予它们慧眼,让它们来见证这一代中医人的努力,见证现阶段中医院的发展......